常丽华:我们还有没有足够的耐心等着孩子真的去发现自己?
原创经典音频给孩子万物启蒙
周周名师课程助父母自我成长
点击标题下“博雅小学堂”关注
最有品质的亲子共学社区
7月24日,“新经典”大讲坛语文场正式开幕,第一天的关键词是:全课程。
“全课程”教育实验由《当代教育家》杂志总编辑、当代教育家研究院院长李振村倡导并策划,它顺应了国际教育发展的趋势,打破了传统教育的框架,在跨学科整合、大单元主题教学、生活就是学习的理念下重新编撰教材、重新定义学习生活的课程生态。从2012年开始探索至今,引发全国教育界关注,成为当前教改的热点。
李振村任校长的北京十一学校亦庄实验小学是第一个实行“全课程”教育实验的学校,其名师常丽华在本次“新经典”大会上以一个孩子的三年成长之路为例向大家生动阐释:"全课程"到底是怎么影响孩子的?
本文为常老师分享的部分文字整理。
文 | 常丽华
"全课程"到底是怎么影响孩子的呢?我举一个孩子小Q的例子。
一年级上学期小Q的学科学习是困难重重的,上课眼睛都没有光,一年级上学期结束的时候,不能够认识几个字,也不能写几个字,但是她每天都很开心,开心是因为我们丰富的课程。
我曾经送给她的一本书,绘本《亲爱的小鱼》。我希望她能像故事中的小猫一样能够找到自己最喜欢的东西。
一年级下学期三月份“我爱我家”课程时,我们的教材里面有毕加索这样一幅画,课堂上和孩子一起来欣赏这幅画。孩子们会发现毕加索的夸张的色块手法来表现,我说你也用色块和夸张来画你和你的妈妈。她画完我看不懂,问她说,你画的什么可不可以和我分享?她说“我画的是我和我的妈妈被色块包住,我们俩想冲出去但是怎么也冲不出去。”
其实作为老师我们都会有教育的敏感,这句话可以判断她的家庭生活是什么样子的,所以我也会跟她的父母有沟通。回到她这个作品本身,她的色块和人物都很小心,这是一个生命不能够完全打开的孩子。
一年级下学期三月份4月份,“发现春天”的课程,这个课程有大量的室外学习的时间。这时候小Q的画线条是很零乱的,其实什么画都没有画,那么从她的画本身可以判断,这是一个缺乏安全感的小孩。但是当她把画的内容讲给我听的时候,我还是吃了一惊。
她说,“桃花仙子来了,迎春花惊讶了”。她怎么可以用到“惊讶”这个词来描述桃花、迎春花花开的不同?更奇妙的是她竟然把“我爱我家”课程里面我们曾用一周学习的诗词里面的两句话那么恰当地引入进来。
为什么?因为一年级整个一年我们做了一件事情,那就是每天给孩子读绘本故事,我们跟家长不厌其烦地讲,每天晚上要坚持半个小时的亲子故事时间,这个孩子她就在这样故事的浸润之下他的口头语言就开始敏感起来了。
二年级上学期10月份 “我和我的动物朋友”课程,小Q的画和前面的两幅画相比已经截然不同了,它的画面是舒展的,扑面而来的黄色让你能够看到她的那种开朗和阳光,还有她丰富的想象力——“北京的雾霾变重了,白云变成黑色的,我想和我的动物朋友乘着彩色的梯子到乌云上面去看看。”
多棒的一种绘画的表达,于是在我们小蚂蚁教室(我的教室叫“小蚂蚁教室”,全课程每一间教室里面学期末的时候会为孩子颁发生命奖),我们颁发的是白天鹅奖,我说她真的就像白天鹅一样开始腾空而起。
而她真正的腾飞在2014年,二年级上学期的4月份,同样是春天课程“春天做一件美丽的事”。谷雨那天我带孩子们到校园里面去观察,小Q写道:
你瞧,那边有一片奇大无比的叶子,它看起来就要从树上掉下来。我不忍心带到教室,那样就会变成垃圾,我看着它心里想,叶子啊,不要担心掉下来,大地会接住你的,让你在明年的春天变成一片新的叶子。
不仅仅是语言的流畅,还有她对生命万物生生不息的一种理解,有时候你就会在想,一个在一年级学习那么困难的儿童,在二年级下学期终于可以用文字来表达自己的时候,我们说她内心的力量就慢慢地引导出来了。
在三年级下学期时,我们“生命奖”的颁奖是来自于《夏洛的网》,我们读了《夏洛的网》,演了《夏洛的网》,然后两个同学互相做对方的夏洛,为你织一些网写一些你的故事。
她的好朋友给她织的网上面是“自信”。她说:“亲爱的xxx,我为你织你一张网,上面是‘自信’。那天体育课让我们跑,男生第一个是xxx,女生们鸦雀无声,这时候只有你毫不犹豫说‘我来。’家英怀疑的说你行吗?你自信的回答我可以,就这样比赛开始了。你刚迈出第一步我的心怦怦直跳,生怕输了,谁知你和状元平局,我们女生都击掌欢呼。这就是自信,只要你有自信就没有你做不到的事情。”
如果说,在前两年,是老师的呵护让她看到自己,但是到第三年的时候,是她自己内心成长出来的力量让全班的每一个同学都看到了她的那种生命的状态,所以当我看到她的好朋友为他写下来的故事的时候,那天我在微信里面写了这样一句话,我说:
用三年的时间等着一个孩子去发现他自己,慢慢来慢慢来,我亲爱的小Q姑娘,陪了你三年,终于你有力量可以看到自己,这是我喜欢的生活。
有时候我在想,龙应台的各种书《孩子你慢慢来》,我们还有没有足够的耐心等着一个孩子真的去发现他自己?
什么是全课程?全课程终极目标就是培养完整的人。每一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他要经由教育成长为那个大写的“我”,这个大写的“我”还同时具有知识结构、经验结构良好发展的人。
这样一条途径是什么?孩子要在他的人格、体育、意识、智育方面得到一个很好的发展,而这样四个不同的方面在不同的年龄段还有不同的特点。
我们经常会用英国教育家怀特海的教育理论,来解释我们课程设置对孩子的影响。怀特海在《教育的目的》这本书当中提出了“教育的节奏”理论,他说“人一生的学习就是浪漫-精确-综合。整个幼儿园和小学阶段都是浪漫期,中学是精确期,那么到了大学才是综合学习的时期。但是浪漫、精确、综合又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就整个小学阶段来说的话,一二三年级是浪漫期,从三年级开始向精确过渡,五六年级是综合期。”
用这样的理论回过头对照一下小Q的成长,会发现她的人格发展因为这样的教室生活得到了很好的发展,从不自信到能够用勤奋超越自卑,然后三年级的时候她真的能够变得很自信。
全课程高度重视艺术,其实在讲这个小朋友的故事的时候,我们也会发现一年级和二年级是上都在讲绘画,二年级下我才会讲到她的文字的表达。因为对一年级的儿童来讲,绘画语言是他最佳的语言表达方式,因为她的思维和书面语言是不同步的。正因为有了这样的途径,她能够不断地表现、表达自己,从而能够让老师去认识她。所以我说在全课程理念里面,孩子每一份作品都不是用来打星的,都是用来让老师去理解儿童的。
就小Q的学科能力发展来说,她一年级是不达标的.一年级我们也会有十次闯关,也会有口算闯关,但是统统都不达标。不过那个时候我们给她降低标准。用传统的标准衡量她的话,她一年级有可能就被贴上一个差生的标签,但是因为她在艺术方面很好的发展,以及整个全课程丰富的生活,到了三年级她的学科能力终于能够达标了。
我们不能说她优于其他的孩子,但是她能够达标并且变得越来越自信。所以整个一二年级是童年粉红的阶段,就是要淡化学科,以浪漫丰富的学习为主。
全课程在整个一二年级课程的架构里面高度强调浪漫性和丰富性,三年级从浪漫向精确开始过渡,全课程之后会面临四年级课程的研发,这个时候慢慢学科就会占据相对重要的位置。
我用一个孩子的成长历程来说明全课程是如何影响孩子的,它真正站在儿童的立场去重新建构课程,重新诠释学习,让儿童站在课程的中央,保护天性,唤醒内省力。打破了学科之间的壁垒,实现无边界学习,让老师协同教学,让生命内外共同生长。
“全课程”颠覆传统小学语文的课程结构
十几年以来,我们中小学课程的改革没有发生根本性质变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我们始终停留在方法的层面、加法的层面,加一门补充性的课程。最后结果就是结构没有变,越改我们的老师负担越重,越改我们的学生压力越大,但是我们的课堂教学效率并没有提高。
这里分别是三个传统版本的小学语文教材。
A版语文教材的单元主题,它共是12本教材,有90个单元,46个小主题;B版语文教材12册教材,80个单元,有主题58个;C版语文教材,12册教材,132个单元,主题只有56个。这些单元主题有没有一个螺旋递进上升的关系呢?没有。你根本搞不清每个单元、每册之间究竟有什么逻辑线,有什么必然联系。
通过上面会发现,中国传统语文教学结构的两个特点:
小单元编排,就是一本教材大概有六到八个单元组成,每一个单元要学一个周。
是碎片化的互不关联的主题,并且远离孩子的生活。横向上这些主题缺少关联,纵向上它缺少贯通。
如此以来孩子并不能整体的系统的习这样一个体系,它是一个散碎的,碎片化的散状的东西。
而全课程广泛吸纳、借鉴IB国际高级文凭的小学教育PYP课程精髓,创立了自己的大主题单元结构。
PYP课程呈现的是儿童从自我逐步走向世界的逻辑,它的六大跨学科主题是:
我们是谁(自我认知)
我们处于什么时空(生活时空)
我们如何表达自己(自我表达)
我们如何运作(自然与社会的关系)
我们如何自我组织(自我管理)
共享地球(人与自然)
全课程的大主题单元结构大致的内容模块是这样的:从认识自己来出发到理解和认识社会,理解和认识大自然,最后又回归到我们,是四个内容模块。
推荐关注:当代教育家(微信ID:ddjyj1)
---播呀FM今日推荐---
01【世界说一说】枪击案连环响 美国为啥还让老百姓有枪?
02【时光探险365】李自成葬身九宫山(7月26日)
03【故事蜡烛】魔咒(伊拉克)
04【澄書館·西遊記】唐僧遇老虎③吴荻 瓜州再获人马 玄奘独入沙漠
收听方式:点击博雅小学堂公号下部菜单栏“听播呀FM”收听。
---读小库精选图书---
点击图片了解详情
回复以下 关键词 提取对应内容
历史 | 艺术 | 科学|文学 | 绘本 | 儿歌 | 英语 | 传统 | 哲学
投稿:tougao@boyakids.fm | 商务合作:bd@boyakids.fm
↓↓↓ 点击"阅读原文" 进入微店购书